於3月11日在Steam上推出, 索尼互動娛樂發行的PlayStation5獨佔幕末開放世界動作RPG《浪人崛起》,以19世紀末的日本幕末為背景,玩家將要周旋並在擁幕派、倒幕派、西方列強中的人物與路線做出各種選擇,並能在開放世界中體驗四季變遷的場景與融合和洋元素的戰鬥。

去年3月由台灣索尼互動娛樂在台北華山1914 創意文化園區,舉辦的「上市慶祝活動」中,當時編輯就很想體驗這款遊戲,不過因為是PlayStation5獨佔,在沒有主機的情況下,只能等有Steam版。

在連續數日沉迷試玩34.2小時後,雖然還對遊戲依依不捨,但還是決定趁印象鮮明又充滿感觸的時候從幾個點來介紹。
日本幕末時代:一個充滿許多變數並改變日本歷史的區間
在諸多歷史模擬遊戲中,日本戰國是一個重要的題材來源,而日本幕末時代其實也不能說少,但相較來說會比較零散,我們可能對明治維新、黑船、新選組、坂本龍馬、福澤諭吉等一些名詞略有耳聞,不過將之串起來時就會顯得較為陌生。

《浪人崛起》將故事背景設定在19世紀末的日本幕末,雖然並非完全還原真實歷史,但許多人名與關鍵事件,讓人玩著玩著會想去了解史實中這些人物,有哪些面向,另一方面,遊戲提供關鍵事件或對話做出「選擇」,玩家就像一名時空旅行者,有機會改變真正的歷史,這也是這類歷史模擬遊戲推出以來,最大的「遊玩樂趣」。
人生就是選擇‧每個選擇都有重量
日本幕末是個讓日本產生重大改變,並踏上影響世界的時代,身處其中的人們有著各自的思緒,有懷抱憂愁想要改變國家的人、有身不由己被捲入其中的人、有只求在動盪不安中求得溫飽的人、有想要趁著大變為自身謀利的人。
玩的時候會有形形色色的對話與選項,許多對話感覺平淡日常,但歷史出身的編輯卻覺得每個對話滿是沉重,不只是主角人設的背景,更多時候是對人生的自嘲與無奈,那怕這個選項可能就此結束人生,一個控制器的「A」鍵猶如灌鉛的金屬塊。

當關掉遊戲後,面對到現實中的各種選擇,也再次體悟到「選擇」中天人交戰做出的「抉擇」,只有當事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份量。
Team Ninja主導的遊戲特色:融合《仁王》與《對馬戰鬼》的遊戲體驗
在《浪人崛起》Steam版34個多小時的體驗,馬上就在腦海中浮現過往玩《仁王》與《對馬戰鬼》的情境。
《浪人崛起》分為開放地圖探索與任務關卡兩大部分,在開放地圖探索中,遊戲準備了橫濱、江戶、京都三張大地圖,平常玩家可以在各大地圖的區塊自由巡禮、交易、對話與觸發戰鬥,這部分基本上與《對馬戰鬼》相近的。

而在《浪人崛起》的「融合和洋元素的戰鬥」中,除了看到熟悉的「仁王流」讓人會心一笑外,得要不斷刷詞條的裝備、不能洗詞條只能靠人品的飾品、永遠都覺得精力不夠用的戰鬥,又再次讓人想起被《仁王》調教的恐懼。

不過《浪人崛起》沒有那麼魂類,至少基本可以隨時存檔不用只拜神社,還有可以在遊戲內改難度等,降低不少遊玩門檻,遊戲也推薦使用控制器玩體驗會較好。


另外戰鬥風格也挺多元的,編輯自己最愛的還是卑鄙異鄉人的暗殺,精力條耗盡的追擊畫面爽感度也是十足,還有把刀上面血揮落的動作也十分俐落。

動盪中的小確幸:拍照與擼貓狗
日本幕末是個有點沉重的時代,不過遊戲中加了點元素,讓編輯玩起來多了點放鬆感,印象比較深的就是拍照與擼貓狗。

在《浪人崛起》中,玩家可以使用道具拍下許多照片,用來解一般任務與推進主線任務,原本一開始看到這個道具配合任務,編輯第一眼覺得這下解任務大概又要上山下海考驗自己的技巧。

不過實際試了幾次後卻有意外的驚喜,也順便查了下日本幕末時代的攝影歷史,了解到在安政年間,於長崎、橫濱、函館的開港地,導入初期濕板攝影術後陸續朝乾板照片發展,算是多學到一點歷史知識。

而編輯由於平常就要跑動漫類活動拍攝實景,所以拍照時不自覺的就開始調角度研究趣味或特色場景,反而讓攝影任務變得沒那麼枯燥;另外一邊拍攝一邊欣賞風景也是一大樂事,例如看到「關帝廟」有點面熟的場所。

不過拍照過程中還是有觸動編輯心弦的部分,由於會牽涉劇情所以不細講,但在滿足某種條件並透過攝影完成主線時,之後的演變確實讓人眼眶有點濕濕的。

至於擼貓狗,這個真的幾乎就是療癒時光,雖然收集到後來有點作業化,不過看著滿谷的貓可以盡情擼,確實很讚;擼狗的話就兩個字「可愛」。





DEI元素的自然融入
這個點老實說我不知道製作團隊有沒有刻意為之,但其實是可以拿來當「DEI」放在遊戲裡仍很自然的範本。
「DEI」是「diversity」、「equity」、「inclusion」的英文字首簡稱,中文就是指「多元、平等、包容或共融」。對於「DEI」從生活到流行文化引發的討論,編輯認為會形成爭議的原因,是太多人把這種本應無法量化的「價值」,嘗試「具體化」,最終變成「要不要有」,而不是「如何顯現」,於是有些「DEI」意見變成一種勾選清單,但其實它應該只是不該有歧視的精神價值。
以《浪人崛起》為例,遊戲提供了「角色創建」系統,基本上是在選擇男或女的基底下,去調整臉部特徵、髮型、化妝、體型以及聲音等各種要素。因為許多原因,後來是選了巨乳妹子。

在故事中玩家能與角色累積好感度並觸發各種對話,編輯水到渠成不小心就觸發與女NPC的愛戀之情,然後畫面真的就變成百合無限好,加棉被嘶嘶聲的遐想,本子看得多的編輯,當下覺得挺自然腦中還浮現無數場景,所以把這點當成「DEI」自然結合的範例也很合理,畢竟愛戀不分性別,怦然心動也是。




做個小結,編輯自己在玩《浪人崛起》其實是玩得很開心,當初看到安裝需要快150G,就想說到底是塞了多少內容,如今看來確實是蠻正常的。

在《浪人崛起》官網也有特別強調Steam版支援8K解析度、光線追蹤等特色,只是許多遊戲移植到PC上,由於硬體差異太多,所以往往優化都會有些問題,《浪人崛起》也不意外。
《浪人崛起》Steam版,已陸續有當圖形設定的預設為「最高品質」時,無論PC性能如何,可能會出現整體遊戲運行變慢;CPU 執行緒數量超過 33 的環境下,遊戲啟動時會當機等各種問題,目前也只能透過調降設定與後續更新來解決,但以編輯體驗來說,自己玩起來還算是欲罷不能的,在調降設定的條件下,體驗上也沒有糟到完全玩不下去,如果對日本幕末與《仁王》打鬥風格有興趣的,還是蠻值得入手的。

而臺灣光榮特庫摩也配合《浪人崛起》Steam版發售,舉辦「『浪人崛起』攝影競賽」,有機會獲得簽名壓克力板等獎項,活動至3月25日,有興趣的可以多加把握。

©2024-2025 KOEI TECMO GAMES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