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9月14日起,集結台灣模型社團迷彩會、模型家族、奇幻模型中心暨台灣20餘位模型製作愛好者,於臺北市藝文推廣處開展的「微縮藝術之美︰比例模型的精緻饗宴」,展覽展出百餘件軍事、生活情景比例模型,並能為觀展者帶來不少的想像與感觸。

展覽構思緣由與展覽主軸
臺北市藝文推廣處作為官方藝文推廣機關,位於藝文大樓的場地常已早早滿檔,主辦人表示,恰好先前檔期排定的展覽取消展出,他們於是聯絡熟識社團與創作者協同申請,才得以使用場地,雖說準備時間僅有3個月十分緊湊,但參與創作者也齊心拿出精心製作的作品,讓展品數超過了200件。

本次展覽大方向以軍事比例模型為主軸,再搭配生活化的情景或角色模型,透過口字型展覽動線,希望能讓參觀者在約43評的展覽空間中,舒適觀看這些精細創作,並帶來更多交流機會。



另外展場中設置了已故台灣模型品牌「戰鷹企業」(AFV CLUB)創辦人曾敏鴻,開發協作的作品展示特區,可在此一窺他對比例模型套件的細節堅持。











陸海空多樣軍事模型再現歷史軌跡
雖然展覽並沒有特別以陸海空來劃分,但軍武作品都有涵蓋到這3類,從單兵、坦克、飛機、戰艦到飛彈一概俱全,橫跨的時間軸從清朝、二戰到現代都有,也能看到不少國軍近代使用的戰備載具,許多作品的細膩程度也讓人嘆為觀止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而在曾敏鴻的開發協作特別展示區中,還能看到最新的戰爭身影,包含搭載0.5吋M2 HB 重機槍,由荷蘭軍援烏克蘭的「YPR-765」裝甲步兵戰車、及使用FGM-148「標槍」反裝甲飛彈等現代武裝的烏克蘭軍人。



另外軍武組裝模型為強調細膩度,在塑膠本體外,創作者往往還會融合金屬、木頭等各類材質來強化細節與豐富作品,此次展覽則能看到不同的主材質或運用3D列印的作品,如「紙模型之藝」的展示桌,可看到各類精細的紙模型飛機,雖說主要材質是紙,但包含舊化在內等各種細節也毫不妥協,若不近看甚至還看不出是用紙打造。








此次以情境模型為展出主軸的創作者張中復,其中一件展示作品「For the Motherland 67th BCC in France 1940」,呈現法國從非洲突尼西亞調回D1坦克參與1940年代法國戰役的背景,而這台D1坦克其實是3D列印。






張中復表示3D列印的好處,是讓創作者有更多機會創作出自己喜愛的場景,他對於1940年代法國戰役十分有興趣,但並沒有模型商願意推出D1坦克,因此最終透過3D列印的方式實現他的想法。



模型不只立體形象,也讓故事變得立體
「每張照片背後可能都是一段故事,而微縮模型生動展現這一段段故事。」
在展覽中我們印象最深刻不僅是細膩的作品,還有作品展現出的故事與情境想像,往往能讓一些歷史事件變得立體。像「雪曼Sherman M4A3E2 (first in Bastogne,括號內為筆者補充名稱)」,其實是呈現在二戰「突出部戰役」中,成為首台解圍被困巴斯通的美國第 101 空降師,又名「Cobra King」的雪曼Sherman M4A3E2坦克。


另外這件作品則致敬二戰時期還未登基的伊麗莎白女王二世,在加入後方防衛支援部隊「國內婦女支援隊」時,擔任卡車機械師時充滿自信的英姿。


而不僅是再現歷史事件的印象,有的作品反映出時代下的時空背景,能讓參觀者在腦海中思索起戰爭下的殘酷與無奈。
像這個士兵們拿出各種身邊可用工具爭奪陣地的場景,觀展完後我們打開netflix重新看了一遍《諾曼第大空降》,重新整理照片的過程中,各種場面在腦海中揮之不去。

張中復的「“ Dear husband, our first baby is a girl”Normandy 1944/China1938 」,他表示作品特別將二戰的歐洲與中國戰場這兩個場景放在一起,並緊扣士兵們正在戰火間隙中閱讀家書的情境。


而在現場細細鑑賞這組作品時,可從中看到許多細節,像是軍人手持的家書、軍人偷偷跑去鄉間抓鵝加菜、望向軍人的兄弟與姊妹,從戲劇化大景到人物細部表情讓我們在觀看時充滿感觸,拍照時每一個選擇的角度照,串起來後就成為大時代下的辛酸,讓模型與報導照片都彷彿有了聲音。




第一幕,歐洲場景一角,提著一只皮箱的姐姐,焦急地想拉著一手拿著熊娃娃,眼中滿是渴望的妹妹離開。

第二幕,歐洲場景一角,正在SdKfz 251半履帶車旁休息,前面放著內含娃娃雜物箱,看著相片的德軍士兵,緊握照片的同時也與車上同僚一同望向某處。

第三幕,當歐洲場景串成一體後,在滿是廢墟瓦礫的地上,逃難的姊姊臉上滿是恐懼,急切地拉住被娃娃箱吸引的妹妹;而不願放開遠方寄來的妻女照片,看不出在想甚麼的德軍士兵也望向姊妹,一同望向姊妹的還有SdKfz 251半履帶車,那漆黑又冷冰冰的機炮。


這組場景也許並非某個真實歷史場景,但我們也能想像,在戰爭砲火下,渴望、驚恐、思鄉等所有思緒在戰場中交織,這樣的衝突場景在戰爭下想必是司空見慣的日常,也許從文字難以完整感受,但透過模型的塑造:「模型不只立體形象,也讓故事變得立體。」
生活情境與角色展品-嚴肅展品外的愜意日常
除了嚴肅的軍武模型外,本次展覽其實還有不少日常情境、車模與一般角色模型,帶來日常輕鬆的氛圍。













而像這組用Honda Super Cup C100加長谷川蛋機女孩羽澄れい原創角色的場景,看到女孩手拿安全帽加上地上的花瓣,思緒都變得有點浪漫粉紅。


回到公司附近也意外看到一台Honda Super cub c125,立馬就聯想到展覽看到的那台,回到座位上查了一下車價,恩,模型真的是能實現許多大人的夢想呢。


另外看到身著迷彩服手扛軍武的女角色,這種鋼鐵與美女的搭配還是蠻賞心悅目的。



還有看到少見的漁船模型,尤其是看到棒受網型的型號,腦海中自然就會浮現船員點燈大聲吶喊,還加雜著海浪拍打著船身的聲響。




軍武X二次元 硬派X軟萌的反差魅力
展覽中以軍事比例模型為主軸,由於風格多走寫實,所以一般人看展時多會將焦點集中在擬真程度與歷史情境,不過現在軍武常是二次元或動漫題材,所以軍事模型也能在欣賞寫實細節外,帶來不一樣的聯想。

展覽中有件展品是動畫《少女與戰車》的主題,為劇中安齊奧高中所屬,由卡爾帕喬擔任車長兼裝填手的「75/18式自走砲」。當時在現場看到角色跟戰車還是蠻興奮的,後來也利用空檔時間重溫了一下動畫。



動畫《少女與戰車》描述被視為大和撫子重要技藝的戰車武技「戰車道」,許多女孩為了磨練技藝並自成一格無不努力鍛練精進。轉學到大洗女子學園的女主角西住美穗,因緣際會與朋友投身「戰車道」的世界,在與不同敵手的競逐中,美穗將徹底發揮戰車的性能,走出專屬自己的「戰車道」。

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是許多劇中戰車也都是二戰知名的戰車,像是鮟鱇隊駕駛的四號戰車H型、烏龜隊後來駕駛的追獵者式驅逐戰車、真理高中的IS-2重型坦克小隊、黑森峰女子學園的虎I戰車小隊,對《少女與戰車》有興趣的觀眾,在展覽中也能看到許多戰車的原型樣貌。




線下展的交流樂趣-透過創作跨界互動
隨著網路發展,許多人只要在電腦前透過影片、網頁、社交媒體似乎就能與全世界無隔閡的交流,即便是展覽,似乎網路就有無限可能,甚至透過虛擬空間還能線上逛展。
不過線下實體互動其實無可取代,親眼看到實物的衝擊感總能超出想像,就像我們在現場觀看模型場景,發現士兵們手持照片上的圖案,真的會讓人忍不住想在現場挖掘出更多細節,這並非單純的影片或文字可以呈現。

另外線下活動中,人與人間的交流也總是充滿各種驚喜,像我們在現場就有看到一位製作日本戰車的創作者,似乎在觀展中意外發現他想要使用的技巧,恰好創作者也在現場,兩人就熱絡的互動;而我們的採訪編輯在現場採訪紀錄時,也意外發現到一位創作者竟然是大學教授,恰好早年就學時期與編輯都讀同一間歷史研究所,且現在仍在學校執教,頓時有了各種共通話題,還相約之後可以學校再交流,也讓人不得不笑說「人與人間的緣分真的很奇妙。」
透過我們的報導與文字了解展覽的大概內容後,也請大家務必親自來到現場細細欣賞這些作品,也許能找到只屬於你自己的共鳴。

「微縮藝術之美︰比例模型的精緻饗宴」,從9月14日-9月26日,於臺北市藝文推廣處2F C展覽廳開展,為免費入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