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回到2024台北國際動漫節媒體室一角,我在確認跑場狀況時,向因多場活動早已呈現疲態的女性編輯(媒體)同行,分享前一夜因好奇《戀與深空》人氣,實際測試的手遊心得,不料意外勾起眾女性編輯們的興趣。

女性編輯們聽著我口沫橫飛暢談《戀與深空》心得,一邊笑說我可以考慮兼差當購物台導購,一邊熱情問我還有哪些喜歡的男角,當我繼續談及接觸過《新世界狂歡| NU: Carnival》等作品時,瞬間點燃了她們的編輯魂,眼神滿是小星星跟愛心的她們,開始圍著我的「男角喜好」推薦作品。

「你對『奧利文』的祭司類型有沒有興趣啊?」
「太博愛的神父、祭司類角色我還是挺猶豫的……」
「但其實他走的不是『精神』系,算『物理』系(笑)」
愉悅暢談之際,我也思考起女性們是否會好奇男性看女性向作品的角度?此時某位女編A推坑我可先看動畫《IDOLiSH7 – 偶像星願 -》,恰好我先前的採訪報導有接觸到這部作品,利用春節空檔看了幾集後,覺得有些想法與視角可以配合先前報導,透過圖文與大家分享。

《戀與深空》-即便男性也能從中找到驚豔點
《戀與深空》在2024台北國際動漫節的人氣毋庸置疑,展期即便採取帳號資格、實名制、總量管制、將隊伍拉到館場外等措施,入場依然搶破頭,加上看到女性友人幾乎天天都來的狂熱狀態,我便決定實際遊玩來體驗此遊戲魅力。

我之前玩的手遊不諱言,多以角色喜愛度與性癖為主軸,像早期的《碧藍航線》再到現在的《勝利女神:妮姬》,每次去採訪線下活動都有種再次正視自己性癖的感覺。

《戀與深空》是款主打「跨越光年,與你並肩」的超現實3D沉浸戀愛互動手遊,故事從玩家作為擁有特殊 Evol—「共鳴」的新任深空獵人為開端,在與諸多男角邂逅的過程中,一步步探索未知世界。

《戀與深空》有很多遊戲系統若放在男性向仍頗具吸引力,如為了強化「沉浸戀愛互動」,遊戲除了一開始有可以自由設定外貌、聲音、本名或綽號的「客製化系統」外,還有可自由搭配姿態拍攝的拍貼機功能:「一起拍照」。



而最吸引我的遊戲特色之一是「語音」、「訊息」等功能,雖然有不少手遊也做出類似機制,但我覺得《戀與深空》的情境更為擬真,感覺像真的跟朋友閒聊,像吃宵夜時一邊玩一邊跟頂尖的心臟外科醫生「黎深」聊天時,聊到了:「如果你今晚能不熬夜,早點休息。我就多相信你一點。」也讓熬夜趕稿的我內心多了點暖意。


遊戲畫質部分,共有「極致」、「高畫質」、「標準」與「流暢」,由於《戀與深空》角色偏真人,所以畫質差異變化是會蠻有感的。

而《戀與深空》還加入了「全 3D」的雙人戰鬥系統,並可施展雙人合體技,以戀愛互動手遊的標準來說,這樣的戰鬥我玩起來還蠻驚豔的,當然也能為開啟主線帶來更多挑戰,跟呼應故事主軸。



後來我偶然在巴哈看到這篇《【閒聊】直男玩乙女戀愛遊戲是什麼體驗?》,裡面不少內容大體都與我印象深刻的點符合,因此要說《戀與深空》對男性的魅力,我想戰鬥或代入感可能是主要因素。
男性視角的《IDOLiSH7 – 偶像星願 -》 將男角經歷代入自身
媒體室的女編A推薦我,想接觸女性向作品可以考慮《IDOLiSH7 – 偶像星願 -》,當時我曾問她為何特別推薦這部作品時,她回我:「我習慣以類似上帝視角,默默注視並守護著這群年輕人們,盡情享受且看著他們揮灑青春,成長。」

其實男性向的偶像作品如《Love Live! 學園偶像計畫系列 》,也聽聞不少人是以「看著並陪伴女孩們成長」的角度來享受作品,可惜我這類男性向作品接觸較少,無法有更多的分享。

那麼換成《IDOLiSH7 – 偶像星願 -》這樣的女性向偶像作品,男性又以怎樣的視角來看待呢?

《IDOLiSH7 – 偶像星願 -》是由少女漫畫家種村有菜擔任角色原案,並集小說、漫畫、遊戲、音樂、動畫為一體的多平台大型企劃,手遊作品除多次參與2019台北國際動漫節等線下活動,還與 HERSHEY’S 、CITY 城市一族棒狀餅乾合作推出過聯名商品。




我直接在巴哈動畫瘋找到了《IDOLiSH7 – 偶像星願 -》動畫第一季來看,一開始我沒有太多想法,單純想說看過後再跟她們交流,不過看了前面幾集,倒讓我的情緒產生不少波動起伏。
動畫《IDOLiSH7 – 偶像星願 -》的故事是描述小鳥遊事務所旗下男子偶像團體「IDOLiSH7」,成員們在各自的焦慮與努力下,逐漸發光發亮的過程。

動畫第1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,莫過於「IDOLiSH7」7名成員聽到經紀人說要淘汰4人時,和泉三月轉身去廁所,並回應四葉環「三月一點都不在意嗎?」講的話:
我在意啊!超在意的!!
不過……我蠻習慣的,
會習慣這件事,也就表示我落選很多次了啦~
《IDOLiSH7 – 偶像星願 -》第1集和泉三月
看到這雖然我沒有「臨表涕泣,不知所云」,但當下諸多往事一瞬湧上心頭,「一行清淚,緩緩滑落。」

之後繼續看到「IDOLiSH7」7名成員順利出道,我也確實打從心底為他們高興。

動畫第2集中「IDOLiSH7」的首次LIVE宣傳並不理想,事務所社長對經紀人講了相當現實的一面:
在家裡上網、在路上經過的時候拿個傳單,大部分的人都能輕易做到,
不過要人親自到會場,需要的動力和熱情就全然不同了。
為了能傳達給更多人,就需要有力的宣傳,
妳雖然很努力,不過光靠官網跟傳單,似乎仍然不夠啊,妳懂嗎……
《IDOLiSH7 – 偶像星願 -》第2集
那當下我還記得內心無力的喊了句「我懂啊……」接著繼續默默吃著超商即期便當看下去。

第6集看到「IDOLiSH7」終於苦盡甘來,在舞台獲得諸多關注時,我真心覺得這是他們應得的,也發現自己不自覺享受起女編A跟我說的:「上帝關愛視角。」

我後來回去看了2018 年台北國際書展的《IDOLiSH7-偶像星願-》聲優 KENN、阿部敦簽名會活動報導,也理解了為何當時台下粉絲們,看到聲優及現場配音橋段時,如此的沉浸享受與感動。

因此若說男性如何看待《IDOLiSH7-偶像星願-》這樣的偶像系女性向作品時?我認為因作品角色同為男性,越是日常現實系的題材,在觀看時越容易從男角們找尋,甚至找到自己的相近境遇,不知不覺中角色身影與部分的自己重疊,「代入感」變得更加深厚,看到努力過後大多能獲得回報的他們,既會由衷祝福,也總無比羨慕。

跟女性暢談女性向的那些事-二次元成為社交橋梁的魅力
我與某位關係不錯,常會聊男性向、男性紳士向的友人交流時,基本上都圍繞在「視覺」跟「實用度」暢談,用俗話來說就是「角色性癖」,當然也偶爾會聊下作品劇情,但如果沒打到「性癖」,其實就比較難聊。

不過在媒體室跟同行們聊起女性向或BL話題時,她們彷彿暫時忘記了疲憊,除了超級認真聽我分享《戀與深空》哪裡好玩,更「十分」熱情的問了我喜愛的角色類型,立刻準備好各種角色讓我挑選,並不吝拿出各自看家本領行銷:「你要是LINE敲我聊《IDOLiSH7-偶像星願-》我可以跟你聊6小時」、「我看你喜愛的角色,大概是要包起來有點緊繃色氣,但不要那麼博愛或野獸,來來來我這批有很純的。」

她們的熱情讓我幾度招架不住,但那段聊天時間應是這陣子最開心的時光之一。多年以來,大家身為跑活動戰友就有不錯的交情與默契,但女性向的話題讓彼此間有了更多歡笑與正能量的傳遞,也讓我多吸收不少新的知識。

女性向作品流行的演出方式之一是2.5次元舞台劇,M編就跟我談起她看《歌之王子殿下》、《網球王子》等舞台劇的經驗,她表示舞台劇會更強調如何結合演員肢體動作、燈光效果以營造出各種演出效果,如何滿足「天馬行空的腦海想像」,發揮戲劇般的表現張力是觀賞的醍醐味。

曾於全台新光影城上映的《星光王子 KING OF PRISM Shiny Rose Stars》舞台劇宣傳海報
這也讓我試著思考為何2.5次元舞台劇仍以女性觀眾為主,以男性立場來說,2次元很多時候是為了滿足3次元無法達到的事應運而生,尤其直觀「色色」更是2次元充滿遐想與魅力之處,相較2.5次元偏重「天馬行空的腦海想像」表現,Coser透過身材或服裝還原角色反而更具單純的吸引力。
另外在看動畫《IDOLiSH7-偶像星願-》時,其中這段「突然發現被夥伴包圍」的演唱橋段,也讓我想起那些與媒體同行們開心談笑、工作互相幫助的日子。

若以我的男性視角為本文總結,女性向作品的男性角色不僅更容易讓我產生共鳴,進而投射現實外,還是新話題的社交橋梁,能從中獲得不少新知跟拓展視野。 當然我無法代表所有男性,文章僅以個人經驗分享女性向作品接觸視角。本篇撰寫很大部分歸功於女性同行編輯們:A編、M編、S編、Q編、P編的分享與鼓勵,容我在此特別感謝她們,希望這篇心得報告她們還能滿意,有機會也許會再結合我過往接觸跟採訪BL的機會,分享不一樣的男性視角。